牙齒的保健技巧TEST

保健技巧

牙齒清潔的重要方式 (檔名文字敘述)



Q1 一天該刷幾次牙?
A:一天吃幾次,就刷幾次,且吃完東西5分鐘之內就須刷牙。
希望這個答案沒有嚇到你。
口腔內的細菌多到嚇人,健康的牙齒牙齦溝約有103個細菌,牙齒表面約有109個,如果有牙周病,單一顆牙齒就有1011個,而目前分子生物學已經確認口腔內的菌種高達700多種,哈佛大學口腔生物醫學博士林靜毅忙不連迭說出這些數字。
不論是造成蛀牙或導致牙周病的細菌,繁殖力都很強。食物殘渣停留在口腔沒多久就開始發酵,變成培育細菌的養分,當口腔中的細菌被糖蛋白成分所吸附,黏在牙齒上,這就是牙菌斑,在牙齒表面與縫隙內逐漸演變成薄膜狀的菌落,而這也是將來得到牙周病的主因。
根據醫學報告,酸鹼值5.5以下的食物在口腔停留5~10分鐘就開始發酵,對牙齒產生酸化(脫鈣)作用。前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牙科主任黃左琪提醒,當琺瑯質慢慢被酸化,一段時間後,表面會失去光滑而變成白白的片狀,「這就是蛀牙的前兆,如果持續不注意口腔清潔,經過一段時間,牙齒就蛀個洞了。」但是如果加強潔牙及氟化物使用,琺瑯質也會再次鈣化恢復健康。
也因此,牙醫師們不斷提醒,只要吃完東西就要立刻刷牙,「就像吃完飯要把碗洗起來,誰敢拿還沒洗的碗盛飯來吃呢,」台北醫學大學牙醫學系臨床教授楊沛青醫師譬喻。
為了避免整天刷牙刷不停,甜食可跟著正餐一起吃,吃完立刻刷牙,「不要整天都在吃東西,尤其是零食,」長年推動校園口腔健康的民生牙醫診所主治醫師沈茂根提醒。
正確刷牙很重要,不論是否使用貝式刷牙法,都必須至少花3分鐘,才能將全口牙齒徹底清潔乾淨。尤其睡覺前的潔牙最重要,因為睡覺時唾液分泌少,如果沒有刷乾淨,容易蛀牙。
Q 2 怎麼選牙刷?何時該換牙刷?感冒後需要更換嗎?
A:走一趟藥妝店或大賣場,各式各樣牙刷掛滿半面牆,刷毛分成超軟、軟、中軟、硬毛;刷頭更不用說了,有規規矩矩的平整頭、波浪頭、前凹後凸頭……教人眼花撩亂,不知從何選起。
挑選時建議回歸基本面,不要被花俏的設計沖昏頭,應以自己的口腔大小為準,以一次可刷2〜3顆牙為宜,刷頭不應太大,刷毛則以軟硬度適中為宜。
如果剛做完牙周病手術,最好使用超軟毛牙刷,才能保護脆弱的牙齦,沈茂根補充。
有些人擔心感冒期間,病毒會殘存在牙刷上,於是產生了該不該更換牙刷的疑問,牙醫師們異口同聲表示,感冒後不必換牙刷。不論有沒有感冒,口腔內細菌量多,「一旦刷牙就會附著細菌,」沈茂根解釋。
需要更換牙刷可把握三大原則
1.從牙刷背面看,如果已經看到刷毛岔開外翻,表示刷毛很蓬鬆了,就是必須更換。
2.即使刷毛沒有外岔,但已經使用了6~8週,仍需更換。
3. 刷毛底部若有髒東西沉積,就需更換。
Q 3 一般牙刷與電動牙刷,誰刷得比較乾淨?
A:如果每天認真且正確刷牙、使用牙線或牙間刷,就能保持口腔清潔,不一定要使用電動牙刷
電動牙刷是個旋轉面,而牙齒是弧形,每次接觸時只有幾個點而已,需很有耐心把每個點都刷乾淨,如果很有耐性一個點一個點慢慢刷,那用一般牙刷也可以刷得很乾淨,楊沛青教授笑著說。
不過,有些人手力較不足、肢體上不太方便或戴矯正器,電動牙刷就相當有幫助,尤其使用具音波震動的電動牙刷,清潔效果佳。
台大醫學工程研究所曾針對電動牙刷與一般牙刷進行研究,結果指稱,音波震動的電動牙刷因為震動頻率高,清潔效果勝於一般牙刷,這項研究發表在《醫學與生物工程期刊》。
使用電動牙刷有個前提,不能減少刷牙的次數與時間,台大臨床牙醫學研究所兒童牙醫學碩士、署立雙和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黃慧瑜提醒,使用電動牙刷至少須設定2分鐘,刷完後,仍需使用牙線
Q 4 牙線、牙線棒與牙間刷,到底要用哪一個?
A :美國牙醫學會與中華民國牙周病醫學會都認定,牙線是清除牙菌斑最有效的工具
牙刷雖然能清潔牙齒的頰面、舌側與咬合面,卻無法伸入牙齒與牙齒之間的鄰接面,偏偏這裡是牙菌斑最喜歡躲藏之處,最容易蛀牙。
為了避免蛀牙、牙周病,吃完東西刷完牙後記得使用牙線。使用牙線要溫柔些,避免牙齦受傷。
相較於牙線,牙線棒的效果較差,不受醫界青睞,因為牙線棒的線很短,必須多次更換才能將全口牙齒清潔乾淨,且拉扯過程很容易傷到牙齦。
至於牙間刷,近年來隨著齒顎矯正風氣日盛,愈來愈多人使用,坊間也有各種尺寸設計。究竟牙間刷能不能取代牙線,「不能,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牙科醫療部主任陳立愷直截了當回答,「因為刷的作用部位不一樣。」
牙線能清除牙齒與牙齒之間的鄰接面,牙間刷進不去;牙間刷則擅長清潔牙縫較大的區域,尤其如果有牙周病,隨著牙齦萎縮導致部份牙根裸露,牙根的鄰接面出現凹陷,單用牙線很難清除乾淨,牙間刷卻能小兵立大功。
不過,使用牙間刷務必慎選刷毛,以自己的牙縫大小來決定刷毛粗細,如果放不進牙縫,千萬不能硬塞,以免傷害牙齦。
Q 5 長期使用抗敏感牙膏會降低免疫力嗎?如何選牙膏?
A:不會。
牙齒敏感的原因是牙齦萎縮或琺瑯質流失造成牙本質暴露,抗敏感牙膏除了可清除牙菌斑,還能降低牙齒神經的敏感性,通常使用四星期以上效果才顯著。長期使用,目前並無研究報告顯示會降低免疫力。「抗敏感牙膏與免疫無關,」林靜毅醫師表示。
目前市面上牙膏種類繁多,可根據個人需求選擇抗敏感或美白牙膏等等。如果為了防齲,應選擇含氟牙膏,不論一天刷幾次牙,建議一天使用含氟牙膏兩次,「尤其睡前使用,效果最好,」台大醫學院牙醫學系名譽教授郭敏光說。
此外,使用牙膏的量不必多,大約一個豌豆大,擠在牙刷刷毛中央即可。
Q 6 刷牙一定要使用牙膏嗎?用鹽巴刷牙可以嗎?
A:不一定。
許多牙醫師紛紛表示,只要刷牙方法正確,即使不用牙膏也能將牙齒刷乾淨,清除牙菌斑
牙膏能增加刷牙過程的樂趣。因為添加了芳香劑、清潔劑與研磨劑,讓刷牙時充滿香味,且小泡泡可以包覆食物殘渣,較容易清除,研磨劑可幫助清除牙菌斑。更且,添加氟化物的牙膏能預防蛀牙,當琺瑯質吸收了氟,可形成比較堅硬的結晶,較能抵抗細菌的酸化,也會促進脫鈣的牙齒再鈣化,署立雙和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黃慧瑜解釋。
至於該不該用鹽巴刷牙?
推動校園口腔保健10多年的牙科醫師沈茂根說,早期很多人刷牙次數少,牙菌斑嚴重堆積,產生牙結石,經常抽菸也容易讓牙齒堆積菸垢、結石多,沾鹽巴刷牙,感覺好像可以刷掉結石,這是因為鹽巴顆粒較粗糙,摩擦力大
但是,太用力反而會摩損牙齒,傷害牙齦,如果實在對鹽巴情有獨鍾,建議用鹽水刷牙即可,不要直接沾鹽巴往牙齒上拚命刷
Q 7 需要使用沖牙機嗎?
A:「如果刷牙刷得很乾淨,不需使用沖牙機,」楊沛青醫師認為,沖牙機能沖掉食物殘渣,無法完全去除牙菌斑,所以不能取代刷牙。
如果想更徹底潔牙,在刷牙、使用牙線之後,仍可把沖牙機當作輔助工具,兼具按摩牙齦。
使用時要留意,沖水的力量不要過大,正確應該朝牙齒噴水,避免直接往牙齦溝(牙齦與牙齒之間的縫隙)沖,否則容易引發牙齦組織剝離。
Q 8 有人天生就容易蛀牙嗎?
A:的確,有些人天生容易蛀牙,已經很努力潔牙了,只要一點點鬆懈,就又開始蛀牙。
蛀牙的原因很多,可能跟牙齒結構有關。幼兒牙齒剛萌發時雖然大小已經固定了,但其實琺瑯質與牙根還沒成熟,琺瑯質會持續吸收口腔內的鈣離子,在牙齒表面形成結晶,例如吸收牛奶內的鈣,如果這時牙齒有塗氟,也會吸收氟離子,這些物質逐漸在口腔內被牙齒吸收,牙齒會比較堅硬,較不易蛀牙。
兒童牙科醫師建議,小孩在3歲之前最好接受牙齒塗氟;等恆牙第一顆大臼齒(6歲牙)長出來時,請醫師用窩隙封填劑將有凹洞的牙齒咬合面封填起來,因為牙刷清潔不到,最容易蛀牙。
有些人的琺瑯質天生就鈣化得很好,可能在母體胚胎孕育牙胚時,營養攝取很充分,天生較不會蛀牙。也跟唾液成分有關。唾液能對牙齒產生自清作用,所謂滾石不生苔,如果口水分泌量足夠,不停在口腔內流動,牙菌斑較不容易黏附在牙齒表面,如果天生唾液分泌少,就容易蛀牙了。
這也是為什麼頭頸部癌症病人接受放射線治療,唾液腺因而受到傷害,口水分泌減少後,會產生猛暴性齲齒的原因。
如果每天認真刷牙、使用牙線仍然蛀牙,很可能是沒有把原先蛀牙處清理乾淨,引發蛀牙的菌還躲在牙齒內,細菌仍會繼續往下鑽,時間久了,牙根也會蛀牙。
這時必須改變治療策略,除了使用傳統填補方式、氟膠,或許可改用假牙包覆,或使用高濃度氟漆塗在容易蛀牙的牙縫內,氟漆黏附在牙齒表面,不容易被沖掉,黃慧瑜建議。
Q 9 過敏兒童牙齒容易發黃,需要洗牙嗎?
A:家中有過敏兒的家長擔心,孩子經常牙黃黃的,是否跟使用氣管擴張劑有關,需要洗牙嗎?
前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牙科主任、兒童青少年口腔保健暨矯正學會專科醫師黃左琪觀察發現,很多過敏兒經常使用口呼吸,嘴巴微張,牙齒琺瑯質缺乏唾液滋潤時,比較容易被染色,因為唾液對牙齒具有殺菌與清潔的作用。
染色分成內生性與外生性,外生性的染色像是喝咖啡、茶或抽菸,食物色素容易卡在牙齒表面;另外腸病毒流行期間,口腔黏膜容易破,耳鼻喉科醫師經常會幫小孩子塗一種用藥,如果塗的時候沒有跟牙齒隔開,會造成牙齒表面燒灼,形成一點一點黑黑的像是污漬狀,這屬於藥物性的外生性染色。
另外,小朋友在牙齒發育期間,也會因為吃某類藥物(例如四環黴素)而讓牙齒黃黃的,這稱為內生性染色。
因為食物造成的外生性染色,可藉由認真、正確刷牙把色素刷掉;如果是因為吃了抗生素導致內生性染色,就無法透過刷牙清除,必須找牙科醫師處理,「但不見得需要洗牙,」黃左琪說

0 意見 :

張貼留言